黄山与文学:黄山文学作品影响深远(中安在线)
黄山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几年前,在梳理黄山文化时,我提出了一个黄山 五胜 的概念,这是与自然黄山的 五绝 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自然的黄山可以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 五绝 来形容;而文化的黄山应该能用传说、遗存、书画、文学、名人 五胜 来概括。提出这个概念后,我又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对 五胜 加以阐述,很多之前误认为黄山只有自然没有文化的人读过这组文章之后,对黄山的文化有了轮廓式的了解,对黄山 五胜 这个概念也基本接受了。说基本接受也就表明还有一些人不完全接受,主要是对 文学 这一 胜 还不接受,认为文学不足以与其它四 胜 放在一起,而我想说的是:黄山在文学上的地位应得到肯定。
山水文学题材引人关注
大自然是文学的母题之一,就如爱情是文学的母题一样,它是亘古不变的。古今中外文学史上,曾出现过很多描写大自然的名家名篇,甚至出现过山水田园诗派、生态文学、大自然文学等概念。这些作品能引导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艺术,激发想象力,开拓创作的源泉。在文学作品中享受着快乐,体味着顽强的探索精神,在了解大自然的知识之后,能够建立起一种新的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这不仅能引导人们认清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更教会了人们对待自然万物应该有一种平等的态度。
这类作品的基本审美特征和一般文学作品别无二致,然而它因在内容主题上着重揭示人类自身的生存与自然生死与共的关系和对人类生命生存命题作深层次思考,而迥异于一般的文学。这样来看,这类文学作品也就拥有了让人们科学地认识自身生存环境的意义,它可以带领读者跋山涉水,穿林越谷,就像一位知识丰富、热情健谈的导游,以其真实性、奇妙性和趣味性,为我们提供了信息量相对密集的知识和情感体验。
这类作品有几个共同的特征,比如:以大自然为创作题材,以大自然为情感载体,以大自然为讴歌对象。那么回头想来,历史上的许多文人、诗人,他们以黄山为题材的创作实践和作品应该在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其中包括黄山人创作的文学作品,也包括人们以黄山为题材创作的众多的文学作品。
黄山文学作品影响深远
黄山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块净地,黄山是能激发诗人灵感的地方,是能激发文人创作欲望的地方,黄山是大自然与文学相结合的一个最好的载体。黄山的山水文学创作实践可以上溯到一千多年以前,这无形中就增加了黄山这块土地的文化厚度。
据史料记载,自中唐到清末的近一千二百年间,有许多文坛显赫的大家,来到黄山猎奇探胜,并留下诗句,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留存下来的诗作就有二万多首(当然,流失的就更多了),其中,唐代有李白、贾岛、韦绶、杜荀鹤;宋代有程元凤、范成大、王十朋、焦炳炎、鲁宗道、凌唐佐;元代以后游历黄山,并为黄山写诗作赋的就更是不胜枚举了。
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黄山,写下了《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有序)》和《送温处士归白鹅峰旧居》两首,在后一首中留下了: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的名句。在结尾处,李白恋恋不舍地写下: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可惜这一愿望李白并没有实现,这是李白的遗憾更是黄山的遗憾。
唐代诗僧岛云留居黄山,深爱黄山,据史料记载他是最早登上天都峰的人,他的诗留存下来的有10首,是唐代诗人中存诗最多的人,在他的诗中,对轩辕黄帝在黄山炼丹羽化成仙的传说就有记载:浮丘处处留丹灶,黄帝层层隐玉书。终待登临最高顶,便随鸾鹤五云车。
元代郑玉笔下的黄山,没有过多地描写景色,但却把游山的感觉写得如此传神:
江左诸峰罕出群,谁云华岳与平分?
几千百涧流苍玉,三十六峰生白云。
幽谷高人抱真独,荒岩野草剩芳芬。
几回独向风前立,夜半吹箫天上闻。
这首诗一开头就对黄山作了高度的评价,接着便指出它阴晴迥异的景色:雨天是千百条白龙自天而降,飞珠溅玉;而晴天,峰头白云变幻多姿,妙趣横生。最后两句更是写得超凡而高洁,诗人独立风前,夜半赏月,箫音悠扬,天上的仙人也可听到,诗人笔下的黄山俨然海外神州、人间仙境。
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明代诗人余绍祉的两句诗:
翠壑丹崖千丈画,白云红叶一溪诗 。
这是描写黄山秋景的千古绝唱, 翠 、 丹 、 红 、 白 四个描写颜色的字,把黄山秋日缤纷的色彩描绘得五彩斑斓,一个 云 字,一个 溪 字,把黄山秋日的天高地阔、秋高气爽衬托得无比准确,使人读来如临其境, 千丈画 三个字把黄山大自然神来之笔所绘就的巨幅画图呈现在读者面前,而 一溪诗 三个字又赋予了画面溪水孱孱的美妙动感。两句诗14个字,把一幅有声有色、壮阔秀丽、众花争艳、峰水相衬的黄山秋日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黄山文学创作活动频繁
自唐李白游山题诗后,历代文人墨客、官宦缙绅慕名相继来黄山,社会贤达来者更多,各界名流鲜有不至。他们探奇访幽,观光览胜,吟咏歌赋,酬唱赠答,创作了大量描绘黄山风光名胜的诗文书画。这些名篇佳作,或寄景抒怀,或托物言志,或续记旧事,或凭吊遗踪。既为黄山增辉添色,又兼有艺术审美和史料之价值。
黄山本身其实是笔墨维以描绘、语言难以形容的无穷无尽的奇妙诗篇,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曾经说过: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
明清时期是黄山历史上文学最兴盛的时期,主要表现在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活动多。天都社,为黄山历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社址设在黄山祥符寺附近,天都社的核心人物首推方弘静(1516 1611),明代歙县岩镇人,历任南京户部右侍郎,增工部尚书。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重阳节那天,方弘静与陈有守(字达甫)、王寅(字仲房)、郑恩祈(字玄抚)、方大治、罗逸、王之杰、方一藻等16人结天都社(天都前社)。那一天, 十六子 策杖攀跻,从社址起程,一直攀登到天都峰绝顶,争相命酒赋诗,抒发情怀,他们写诗、写游记、写戏曲,留下了很多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书写了一笔。1610方弘静94岁高龄再次主盟天都社(天都后社),他在诗中言道: 丞相原中香雨微,天都峰下玉芝肥。石髓如饴流未绝,他年来驭紫鸾飞。 该诗中对黄山冻蜡石进行了 石髓如饴 的写实。天都社历时69年,对促进黄山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黄山结社之后就举办了很多的文学聚会,文人雅士们在一起饮酒、做诗,后来发展到有一百二三十人。这还不足为奇,最重要的是当时在整个吴越地区有很多的文人雅士都知道黄山的 天都文学社 ,他们从很远的地方来到黄山与当地的文人进行集会,来来往往最多的时候达到三千人以上。在明清时期,交通、通讯、出版、印刷都不发达,在这样的条件下黄山的文学活动却如此频繁、凝聚力如此强大,是难以想象的。
最早记述黄山的游记是宋代吴龙翰的《黄山记游》,作于宋咸淳戊辰(1268)年,明万历年间潘之恒编纂的《黄海》,就记载了宋代、元代、明代的一些名人游黄山所写的游记,作者有宋代的吴龙翰、元代的汪泽民、明代的陈有守、江权、方大治、汪道昆、谢肇淛、凌登名、冯梦祯、王之杰、吴日宣、黄汝亨、潘之恒、李国祥、姚文蔚、邹匡明、吴伯与、罗逸、黄习远等。
清康熙五年(1666)至三十年(1691),25年的时间里,黄山曾5次修志,每部志书都选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程宏志编纂的《黄山志》中选载了自宋至清的400多位名人游黄山的各类作品,其中《序》20篇;《跋》23篇;《书信》12札;《赋》13篇;《记》138篇;《诗》619首。清康二十五年(1686)闵麟嗣《黄山志定本》是历代黄山志中选登诗词和游记最多的,其中记载的有诗作和游记存世的文人中,唐代10位,宋代56位,元代17位,明代207位,清代81位。
黄山文学创作源远流长
与古代的诗人相比,现当代的大家更是感怀吟咏,留下了不可胜数的名篇佳句,他们的作品几乎屡见于国内外成百上千种报刊,总数当远远超过古代诗人。
黄宾虹在迎客松下吟颂:今古几游客,劳劳管送迎。苍官不知老,披拂自多情。
许承尧在江丽田琴台边感叹:鸣琴客久去,石床犹在兹。蓊蔚四山静,冷冷水环之
郭沫若未到黄山就先从黄山风光摄影展上预习了黄山:我未到过黄山,今来影上大观。仿佛身在云海,胸中涌起波澜。
胡绩伟置身于黄山风云之中疑惑万千:转眼山变海,弹指岛环峰;骤然劈头雨,刹时满目松。
唐弢在黄山定是想起了一千多年前的李谪仙:千树悬崖采药去,一林幽径觅诗还。我来欲作胡公客,求取新生双白鹇。
张万舒聆听着阵阵松涛热情地赞叹:好!黄山松,我大声为你叫好
穆青儒雅地抒情:昂首青霄界,惊造化,黄山幻景,松奇石怪。雪虐风摧亿万载,芙蓉娇娆不败。
邵燕祥把思绪引向了千百年前:山啊山,你亲眼见过海枯石烂,你亲身经历过谷换陵移,你比参天古木的年轮该有更多的记忆。
又何止是诗歌,以黄山为题材的散文、小说、影视作品不可胜数。他们无一不为黄山的美景秀色所陶醉而兴致勃勃地引吭高歌,黄山的美景变成了诗人笔下迸泻的灵感和漫妙的意象。
然而,尽管他们才华横溢,笔力过人,但面对难以描绘的黄山胜景,也不禁发出了文思枯竭的喟叹。如明代的程敏政就有这样的诗句: 眼看奇绝口难名,变态分明似化成。 清代的金照吟道: 黄山变态自天公,移步看看又改容。 真可谓 一片之云有异势,一尺之松无凡枝。
历代名人写黄山的名篇佳作,浩如烟海,灿若繁星,总数何止千万首,传世的多,失传的更多。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黄山的气势与特色,内容极其丰富,表现手法各有千秋,或寄景抒情,或及物言志,或咏世感怀,或往还酬唱,读来都能给人一种艺术美的享受。
与自然的黄山相比,文学作品中的黄山更多了一种主观的感悟,多了一层经历的洗涤,多了一份情感的浸润。游黄山之前读一读,可以引你做诗中神游;游黄山之后读一读,可以补你足力眼力不能尽到的遗憾。看自然的黄山是一种美的享受,读文学作品中的黄山更是一种情的陶冶。
黄山翻译公司推荐阅读
- 相关文章
- 受持续强降水影响 黄山风景区临时关闭两处景点(人民网) (2016-7-7 9:58:37)
- 黄山旅游与景域文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黔讯网) (2016-7-6 17:14:44)
- 千米黄山之巅党旗红 黄山人开展纪念建党95周年(中国网) (2016-7-5 10:36:45)
- 黄山旅游与景域文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黔讯网) (2016-7-5 10:35:45)
- 徽州区总工会、黄山工人疗养院联合开展“两学一做”红色学习教育 (2016-7-2 11:11:13)
- 黄山市中心城区2016年度出租汽车行业 “两学一做、创先争优”活动公告 (2016-7-2 11:11:5)
- 高铁开通周岁,黄山经济活力增加几何? (2016-6-28 10:46:50)
- 小说《闯广东》巡讲走进黄山 分享“凡人梦”(中国新闻网) (2016-6-27 9:45:52)
- 黄山翻译公司:【大家谈】“一带一路”建设助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2016-6-25 9:55:46)
- 黄山翻译公司:高考招生要不要向中西部倾斜 (2016-6-25 9:55:42)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