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在君: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黄山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汪在君打扫烈士陵园
黄山新闻网7月3日讯(江夏友)在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的红色教育基地 汪满田革命烈士陵园里,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身影。十几年来,这个身影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都会经常出现在这里,他就是当年参加新四军游击队今年90岁高龄的老战士汪在君。自从他复员返乡那年起,60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在他的心里无时无刻不惦记着这19位红军烈士,不是清除杂草就是擦洗墓碑,伤心之时就和烈士们说说话,然后久久默哀。
童年记忆
1927年11月,汪在君出生在歙县里东乡的一个小山村(现溪头镇汪满田村),5岁时,父亲离世,妈妈孤身带着他和刚满3岁的妹妹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异常艰苦。7岁那年,他亲眼目睹了方志敏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一九师第三团在汪满田西山降与国民党补一旅遭遇浴血奋战中英勇牺牲的19位革命烈士。那是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十九师北上抗日先遣队第三团在汪满西山降与国民党补一旅遭遇,血战一天一夜,团长王吉山和十八名战士当即阵亡,转移途中又有9名重伤员牺牲。敌人撤退后,牺牲的红军烈士被当地群众就地掩埋。史称 西山降血战 。这一幕幕悲壮的场面,让年仅7岁的他从此对国民党反动派埋下了深深的仇恨,立志要加入革命队伍,为牺牲的烈士报仇。
获得的荣誉
屡创佳绩
1947年11月,刚满20岁的他光荣地加入了新四军革命游击队。入伍后,汪在君怀着对敌人的深仇大恨,怀着誓为19位革命烈士报仇,为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报仇的坚强决心,他刻苦训练,苦练杀敌本领,屡创佳绩。1949年1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10月被提为班长;第二年被提为副排长;1952年10月被提升为排长;1955年3月又被提升为副连长。在入伍的第二年,他就先后参加了由方志敏率领的皖南游击队在歙县、旌德、泾县等地大小无数次的战斗。在战斗中,他机智勇敢,胆识过人,曾无数次从敌人的包围圈中脱险。解放后,他继续安心部队,为部队的建设做贡献,并先后荣获解放奖章和渡江纪念章;1954年2月光荣地当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代表。1958年3月,这位勇敢顽强、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和部队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的老战士光荣复员返乡,投入到地方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
告慰烈士
汪在君复员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西山降当年被群众掩埋的19位烈士坟前,向烈士三鞠躬,并献上花圈,然后含着眼泪告慰烈士们:王团长:你和你英勇的战士们在九泉之下安息吧!国民党反动派已被彻底消灭,全中国解放了,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我们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你们,我们会经常来看望你们,等到来年,我一定为你们选一处好址,给你们修建一座陵园,竖立墓碑,好让你们的灵魂在那里得到安息!
以身作则
1958年8月,汪在君当选为汪满田大队的大队书记,上任后,他用他那雷厉风行和言行一致的部队作风带领汪满田村社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山造田建茶园,大力发展公益事业。今天,矗立在我们眼前的汪满田小学大楼;村大会堂;村中心石拱桥和展现在眼前层层叠叠的茶园等,就是当年他与社员不分昼夜、奋力拼搏、流血流汗的结晶。为了建造小学大楼和大会堂,他带领群众建砖窑,自己动手取土烧砖;为了提前完成茶园的改造任务,他带领群众起早贪黑,开山放炮砌石磅;为了建造村中心石拱桥,他总是挑抬石头的重活。由于他敢说敢干,敢作敢为,毫无半点私心,深得群众的信赖,就这样,他一干就是27年。
难辞其咎
这27年来,他以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执着,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在他心里却有一件事时刻让他感到愧疚,那就是 西山降血战 中的19位烈士的遗骨至今还埋葬在荒山野岭,未能得到妥善安葬。27年了,每当他来到烈士们的坟前,他总是难辞其咎,泪流满面。当年他想在村庄附近为烈士修建一座陵园,一是为了烈士们能够长久安息,二是让革命烈士陵园成为红色教育基地,警醒人们永远不忘历史,承前启后地激发后人的爱国热情。为此,他曾无数次地向各级领导反映,想尽早完成这一夙愿,但由于资金等诸多问题,一次又一次地被搁浅了下来。
愿望实现
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给中国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国家对烈士和军烈属政策的不断完善,汪老对修建烈属陵园的心愿也愈来愈强。已是古稀之年的他又一次次向上级部门反映,苍天不负有心人,在汪老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政府和上级部门充分肯定了汪老的想法。2005年9月,经县政府批准,由县民政局、溪头镇党委政府和汪满田村两委牵头,在汪满田村松源桥头修建红军烈士陵园,并竖立革命英雄纪念碑,以纪念当年在西山降战斗中牺牲的19名烈士。
听到这一消息,汪老不顾自己年老体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烈士陵园的建设之中。他虽近80高龄,仍与汪满田村新的村两委班子一起,在西山降的悬崖之上、丛岭之中,冒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寻找烈士遗骸和战场遗留物,并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入烈士们的木棺中。在烈士陵园的建造过程中,汪老义务参加选址、征地、材料选购、工程监督等工作,为烈士陵园的建造付出了艰辛的汗水。
主动讲解
护陵使者
2005年底,一座占地面积30平方米,建筑面积20平方米的红军烈士陵园和高大雄伟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矗立在布射河上游的松源桥头边, 红军烈士永垂不朽 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这一天,汪在君笑了,但泪水也止不住地涌了出来。是啊!为了兑现这句在烈士面前庄严的承诺,他苦苦坚持了47年那。也就是从那年起,每年的清明节,前往这座烈士陵园参加悼念祭扫的机关、团体、学校和旅外各界人士络绎不绝,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年西山降战斗中红军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悲壮故事,汪老又主动承担起了义务讲解员的工作。只要是有来烈士陵园悼念或祭扫的个人或团队,汪老便主动向他们讲解,而每次讲解之前他都习惯地先向烈士行三鞠躬,以表示对烈士的尊敬,当队伍离开后,他又拿起扫把扫掉那些扔下来的果皮和垃圾等物,久而久之,汪老不仅是这块红色教育基地的护陵员和讲解员,更是保洁员。这座烈士陵园距离汪老家只有800米路程,因此,他每天至少要来回走3趟,清明节期间最多时要跑上10趟之多,总是不厌其烦。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天,汪老都要求老师把入校新生组织到烈士陵园,接受第一堂红色教育课,培养小学生得爱国热情。
参加 两学一做
树立典范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90岁的汪老仍然坚持参加党章党规和重要讲话的组织学习,从不倚老卖老。虽然他不能做笔记,但却听得非常认真,时而点头与教员开展互动,时而举起手,向教员提问。村党支部考虑到他已是高龄,决定由党小组长上门送学,汪老知道后,很不乐意地说道: 我承认我老了,但我是一名党员,是党员,就应该参加组织活动,不能搞特殊,搞特殊那就不是合格党员。 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村支部从安全角度考虑,只好派人护送。老前辈身体力行坚持参加党课学习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已被传为佳话,同时,也为全镇党员在 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中争做合格党员树立了典范。
一个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拼杀过来的英雄战士;一个对党无限忠诚,紧跟党走过77个风雨历程的老党员;一个为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老支部书记;一个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和爱戴的红色传承人 汪在君,用他的一言一行坚定不移地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充分展示了一个老战士、老党员、老干部可亲可敬的道德风范。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他是这样宣誓的,也是这样做的!
黄山翻译公司推荐阅读
-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